市經信委 | 關于印發重慶市材料工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各區縣(自治縣)經濟信息委,兩江新區、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萬盛經開區經信部門,有關單位:
現將《重慶市材料工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2022年12月15日?
????(此件公開發布) ?
重慶市材料工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
?
我市材料工業包含冶金、建材及其新材料產業,是實體經濟的根基,是全市經濟穩增長的壓艙石。為推動材料工業高質量發展,依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重慶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等文件,特制定本規劃。
一、現狀及形勢
(一)取得的成效。
綜合質效躍上新臺階。2020年全市規模以上材料工業企業超過1100家,總產值達到3233億元,培育百億級企業4家,新材料占材料工業總產值比重比“十二五”末提升21.8個百分點。
產業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十三五”期間,化解鋼鐵產能816萬噸、電解鋁18.5萬噸、水泥420萬噸,燒結磚10億標磚,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產能利用率達到80%以上。
創新驅動激發新動能。創建6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市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成立重慶市輕量化材料產業聯盟,建成3家智能工廠和27個數字化車間,3家企業獲評5G+工業互聯網先導應用和創新示范智能工廠,4種產品獲評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
綠色發展引領新趨勢。在西南地區率先開展水泥行業錯峰生產,水泥、墻材行業協同處置利廢逾千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00余萬噸,建成綠色工廠19家、節水型企業22家。
(二)面臨的形勢。
“十四五”時期,我市材料工業高質量發展機遇和挑戰并存。從機遇看,國內超大市場規模優勢進一步發揮,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農業現代化加快推進,我市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和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加速引領周邊地區新興領域和消費升級對高端材料的需求,為材料工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依托“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構建起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渝甬通道等國際貿易大通道,為材料工業要素集聚和產品輸出提供了便利條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戰略的實施,將有效促進國內兩大制造業基地生產要素資源合理流動、高效聚集、優化配置,為材料工業強化產業鏈韌性提供了基礎支撐;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為材料工業轉型升級鍛造新優勢提供了強勁動力。從挑戰看,國際政治經濟形勢日益復雜多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深遠,對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雙碳”以及“能耗雙控”目標下,綠色低碳發展任務更加緊迫;行業創新能力體系建設有待加強,新舊動能轉化亟待加快,高端產品供給仍顯不足;空間布局仍需完善,要素成本提升預期加強,重點產業鏈補鏈強鏈挑戰依舊艱巨。
總體來看,“十四五”時期是我市材料工業跨關口、培優勢、上臺階的戰略決勝期,面對新形勢、新要求,要保持戰略定力,增強底線思維,緊緊抓住戰略契機,積極應對挑戰,加強統籌謀劃,推進材料工業高質量發展。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歷次全會和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堅持“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著眼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供給高端化、發展綠色化、智造數字化,統籌傳統材料和新材料發展,深化補短板、鍛長板、固底板,促進綠色低碳轉型,加速信息技術賦能,為我市建設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提供有力的材料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創新驅動。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用聯合創新平臺,加大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和協同創新力度,著力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持續推動數字化轉型,促進產業向智能、高效、服務方向轉變。
堅持市場主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以經濟社會發展及支柱產業、新興產業需求為導向,因地制宜構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材料工業體系。
堅持生態優先。以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為引領,綠色制造為重點,鼓勵研發綠色低碳新材料;以節能減排為抓手,提升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潔生產水平,強化產品全生命周期和全產業鏈綠色發展。
堅持集群發展。依托領軍企業和“鏈主”企業完善產業生態鏈,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建設國家重要輕合金、玻璃纖維和復合材料以及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先進鋼鐵、綠色建材產業基地,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帶動力強、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新材料產業。
堅持開放引領。加大新材料招商力度,加強國際國內的交流與合作,積極承接中東部地區產業轉移,通過引資、引智、重組等方式,提升研發、制造、應用和服務水平,構建共享共贏的開放型產業體系。
(三)發展目標。
做大做強三大特色新材料產業,培育壯大三大前沿新材料產業,做優做精兩大先進基礎材料產業,重點圍繞輕合金、先進鋼鐵、裝配式建筑三條產業鏈補鏈強鏈延鏈,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到2025年,全市材料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增速保持合理水平,新材料產業規模持續擴大,企業效益穩步提升,產業布局更加合理,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綠色低碳發展水平顯著提高,產業基礎再造取得成效,高質量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專欄1 “十四五”主要發展目標
指標類別 | 指標名稱 | 2020年 現狀 | 2025年預期目標 | |
絕對值 | 年均 增速 | |||
總量結構 | 規模以上(下同)總產值(億元) | 3323.78 | 5000 | 8.5% |
新材料產業產值(億元) | 925.15 | 2000 | 16.7% | |
增加值(億元) | 909.9 | 1500 | 10.5% | |
綜合質效 | 全員勞動生產率(萬元/人) | 56.7 | 76 | 6% |
營業收入利潤率(%) | 6.7 | 7 | / | |
創新能力 | 研發投入(億元) | 53.4 | 86 | 10% |
企業中建有研發機構的企業占比(%) | 23.2 | 50 | 16.6% | |
企業牽頭的高端創新平臺(個) | 2 | 7 | / | |
兩化融合 | 數字化車間(個) | 27 | 102 | / |
智能化工廠(個) | 3 | 13 | / | |
綠色發展 | 綠色工廠(個) | 19 | 40 | / |
節水型企業(家) | 22 | 37 | / | |
企業培育 | 百億級領軍、“鏈主”企業(家) | 3 | 6 | / |
“小巨人”企業(家) | 10 | 20 | / |
三、重點方向
(一)做大做強三大特色新材料產業。
1.先進有色合金。
圍繞打造輕合金產業鏈,重點發展鋁合金、鎂合金、鈦合金等產業,做大做強銅產業,有序發展再生有色金屬等綠色循環經濟產業,打造1800億級先進有色合金產業集群,其中輕合金產業鏈超過1500億元。
專欄2 先進有色合金重點板塊
鋁合金:引導氧化鋁、電解鋁綠色低碳發展,穩步發展再生鋁,構建與后端鋁加工制造能力相適應的原材料本地供應保障體系。鋁加工重點發展航空航天用鋁、新能源汽車用鋁、軌道交通用鋁、船舶用鋁,支持發展電子電器用鋁、新型包裝用鋁、建筑用鋁、裝飾裝修用鋁、全鋁家具等高附加值鋁合金精深加工產品。 鎂合金:重點開發面向新基建、電子信息、汽車、電動工具、油氣開采等領域應用的型材、板帶材、壓鑄件等。鼓勵拓展應用領域,加快開發高性能鑄造鎂合金及變形鎂合金、耐蝕鎂合金等產品。支持綜合利用項目和先進節能環保工藝技術改造。 鈦合金:鼓勵發展鈦合金棒、線、板、帶材,加快鈦合金生產企業現有產能釋放和后續產線建設。積極引進精深加工配套企業,延長鈦合金產業鏈。 銅產業:做強做大高端銅管,積極發展精密銅帶、箔、絲材,新能源汽車及高效電機專用電磁線,支持發展低松比銅粉、復合銅粉、包覆銅粉等銅基粉末材料。鼓勵上游原材料供應、倉儲和下游銅材加工、檢測、應用企業集中布局。 |
2.高性能纖維和復合材料。
聚焦汽車、航空航天、裝備制造等領域輕量化需求,以玻璃纖維及復合材料、金屬基復合材料為主攻方向,探索發展其他高性能纖維和復合材料,建設250億級高性能纖維和復合材料產業集群。
專欄3 高性能纖維和復合材料重點板塊
玻璃纖維及復合材料:重點發展超細、高強高模、耐堿、低介電、高硅氧、可降解、異形截面等高性能玻璃纖維及制品,支持發展低介電玻璃纖維電子布、微纖維玻璃棉高效絕熱及過濾材料、微纖維棉衍生品等。 金屬基復合材料:重點發展鋁鎂復合板、鋁銅復合板材、鋼鈦復合材料等,加強鋁(鎂、鈦、銅)等金屬基復合材料、金屬—陶瓷復合材料等新型復合材料開發。 其他高性能纖維和復合材料:重點培育玄武巖纖維、碳纖維、陶瓷纖維、石英纖維等其他高性能纖維及增強復合材料。 |
3.新能源材料。
把握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機遇,以光伏材料、風電材料和儲能材料為主攻方向,培育200億級新能源材料產業。
專欄4 新能源材料重點板塊
光伏材料:重點發展光伏玻璃、邊框、支架等,培育發展寬幅、超薄光伏玻璃,以及太陽能光伏組件。 風電材料:著力培育風電紗研發生產基地,延伸發展風電葉片;積極引育基體、芯材、涂層材料和金屬材料等風電材料。 儲能材料:重點發展高能量密度鋰電池材料及其前驅體,石墨、石墨烯、硅碳等負極材料,高性能隔膜,金屬箔及復合箔等電化學儲能材料產業體系。探索發展磁儲能用高性能高溫超導材料,相變儲能材料,金屬液流電池材料,氫能制造、存儲、運輸用新材料等。 |
(二)培育壯大三大前沿新材料。
1.氣凝膠。
以硅基氣凝膠為重點,加快推動氣凝膠產品設計及應用,聚力開拓下游應用領域,完善上下游產業鏈,打造全國氣凝膠產業之都。
專欄5 氣凝膠重點板塊
硅基氣凝膠材料:重點發展高質量、規模化、穩定化、低成本的氣凝膠顆粒、絕熱氈、隔熱板、涂料、纖維等產品。 新型氣凝膠材料:針對超高溫絕熱、廢水吸附治理、大氣污染物過濾、電極材料、催化、生物醫藥等應用領域,探索發展鋁、鈦、鋯基等新型氧化物氣凝膠,聚丙烯纖維氣凝膠等有機氣凝膠,碳氣凝膠、石墨烯氣凝膠等碳基氣凝膠。 氣凝膠產品設計及應用:加快推動氣凝膠在深冷絕熱領域的產品設計開發,擴大在工業保溫、建筑節能、高端裝備、紡織服裝領域的應用規模;研發在污染物治理、有機物過濾、超級電容器等非絕熱保溫應用領域產品。 |
2.石墨烯。
圍繞石墨烯材料的低成本規模化制備開發,提高石墨烯產品質量穩定性和一致性。加快在電子信息、新能源、復合材料、健康環保等領域的應用,開發具有吸附、過濾、凈化等功能的石墨烯環保產品和系統,培育發展電化學、超級電容、燃料電池等領域用石墨烯。突破石墨烯產業前沿技術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單層石墨烯、微片衍生物、高導熱功能材料、電磁屏蔽材料、傳感器材料、改性涂料、醫用敷料、抗菌復合材料等,推動石墨烯上下游產業集聚。
3.未來材料。
積極引育納米材料,拓展納米材料在光電、新能源、醫藥等領域應用范圍。加強智能材料、仿生材料、液態金屬、高熵合金和新型超導材料等領域探索。面向空天、深海、深地等國家重大工程需求,加強極端環境所需特種材料研發,形成一批創新成果。
(三)做優做精兩大先進基礎材料。
1.先進鋼鐵材料。
面向全市經濟社會建設需要和下游產業升級需求,以高品質綠色建筑用鋼、汽車用鋼、優特鋼、高端不銹鋼等為主攻方向,做強1300億級先進鋼鐵材料產業鏈。
專欄6 先進鋼鐵材料重點板塊
高品質建筑用鋼:重點發展耐候鋼、大尺寸型鋼、海工鋼、高強結構用鋼,加快建筑結構用高強度抗震鋼筋、高延性冷軋帶肋鋼筋等產品開發,支持熱鍍鋅無鉻鈍化板、無鉻彩涂板等應用。 汽車用鋼:加快推動超高強鋼和熱成型鋼研發及產業化,支持發展汽車用棒、線材,加快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用鋼、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用鋼等產品開發應用。 優特鋼:重點發展耐高溫鋼、耐蝕鋼、鈍化或耐指紋膜鋼、軸承鋼、高性能工模具鋼、高性能電工鋼、非晶合金、高溫合金等,鼓勵短流程生產優特鋼,培育發展高品質鐵基合金粉末、半導體用鋼等。 高端不銹鋼:重點發展裝飾管、不銹鋼流體焊管和無縫管,培育發展高端精密不銹鋼板、帶、絲、線材等。 |
2.綠色建材。
以發展節能環保、安全耐久的綠色建材為目標,以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為主攻方向,重點完善裝配式建筑產業鏈,做優做精玻璃、陶瓷和新型墻材產業,打造1500億級綠色建材產業集群,其中裝配式建筑產業鏈達到1000億元。
專欄7 綠色建材重點板塊
裝配式建筑:水泥產業重點發展低熟料水泥、利廢水泥等綠色水泥,做優做強高標號優質水泥,機場跑道、高速鐵路等工程專用水泥和低熱、低堿、膨脹等特種水泥。支持拓展水泥制品應用領域和范圍,積極發展預拌砂漿、高性能混凝土、功能化混凝土等下游產品。砂石產業布局一批千萬噸級大型機制砂石生產保障基地,提高供應保障能力,不斷提升優質和專用產品應用比例。裝配式建筑產業重點發展梁、柱、板、墻、陽臺、樓梯等預制混凝土部件,集成式廚房、衛生間等部品,以及鋼筋灌漿套筒、預埋錨件、臨時支撐系統等配件。 玻璃:重點發展在線Low-E(低輻射鍍膜)玻璃、高端汽車玻璃、高檔建筑玻璃、裝飾玻璃、熱致調光玻璃等玻璃深加工產品。積極發展與汽車、電子信息、智能家電等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配套的航空玻璃、機車玻璃、電子玻璃、微晶玻璃等特種玻璃。 陶瓷:提升發展輕質高強陶瓷、薄型陶瓷、高端裝飾裝修陶瓷磚、發泡陶瓷、地暖陶瓷、巖板等綠色化、功能化、高端化的建筑陶瓷產品。大力發展節水和輕量化、智能化衛生陶瓷及整體衛浴產品。支持發展以壓電陶瓷材料、熱電陶瓷材料、鐵電陶瓷材料、介電陶瓷材料、超導電陶瓷材料為代表的電子陶瓷材料,以高導熱陶瓷材料、耐熱陶瓷材料、隔熱陶瓷材料為代表的熱功能陶瓷材料。 新型墻材:重點研發生產導熱系數小、性能優良的高效節能保溫砌塊。支持利用煤矸石、建筑固廢、頁巖資源等,發展燒結頁巖空心砌塊、輕質高強節能隔墻板材、高檔清水裝飾磚、生態透水磚等新型墻體材料。 |
四、主要任務
(一)健全產業創新體系。
加快研發機構培育,支持建立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重點實驗室等,爭取設立區域性研發總部、組建法人化獨立研發公司,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牽頭建設制造業創新中心。推動創新平臺加快制定本領域技術路線圖,健全成果轉化、專利許可轉讓等機制,提升共性技術轉移擴散能力。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應用研究,以“卡脖子”的戰略性新興材料為重點,探索“揭榜掛帥”“賽馬機制”等方式,支持材料生產、應用企業聯合科研單位開展協同攻關。鼓勵創新資源聚合,支持新材料領域應用示范、測試評價以及產業聯盟等平臺建設。探索建設一批面向社會開放的共性技術資源庫、行業數據資源庫、通用模型庫等共享數據庫。加快完善計量校準、標準普及、檢驗檢測與認證認可咨詢、質量診斷與改進提升、品牌培育等產業創新服務體系。
專欄8 創新發展重點任務
企業技術中心:在輕合金、功能材料、高性能纖維和復合材料、優特鋼、裝配式建筑、玻璃、陶瓷等領域持續培育壯大一批技術創新中心,提升重點產業鏈創新能力和創新水平。 制造業創新中心:以關鍵共性技術協同開發、轉移轉化和產業化應用為主要任務,在高性能纖維和復合材料、輕合金、氣凝膠、石墨烯、先進鋼鐵等重點領域建設一批市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爭創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 應用示范平臺:圍繞新材料技術應用創新,建立和完善氣凝膠、石墨烯、新能源材料、輕合金、功能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領域搭建新材料應用示范平臺,加快材料研制、生產、驗證及應用進程。 |
(二)培育壯大產業鏈群。
深入落實“鏈長制”,圍繞輕合金、先進鋼鐵、裝配式建筑等重點產業鏈,支持領軍企業、“鏈主”企業積極向重點產業鏈中與現有主營業務關聯度較高環節延伸布局,補齊產業鏈短板。加強創新鏈、供應鏈、價值鏈與產業鏈招商協同,依托生產制造類項目同步引進企業研發設計、營銷結算中心等生產性服務類項目。推動領軍企業、“鏈主”企業加強供應商管理庫存、協同式供應鏈庫存管理和供應鏈運輸管理,建立供應鏈風險等級預警機制,做好應急預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探索領軍企業、“鏈主”企業提需求及認可采購、上下游企業揭榜參與的協作模式,推動領軍企業、“鏈主”和中小企業補鏈成群。支持企業通過中歐班列(成渝)、西部陸海新通道、長江黃金水道等通道建設,加速有序優化產業鏈、供應鏈配置。
專欄9?產業鏈培育重點任務
輕合金產業鏈:培育產業鏈領軍和“鏈主”企業,支持企業通過強創新、拓市場、抓重組等方式快速做大做強。加快推動高端鋁加工、鈦合金精深加工、特鋁新材、鎂合金等產業鏈補短板項目建設,不斷推進輕合金產業鏈上游提質、下游延伸。 先進鋼鐵材料產業鏈:依托領軍和“鏈主”企業,加快推進提質增效、智能熱軋、特冶航材、高端金屬材料等產業鏈補短板項目建設,著力補齊優特鋼、不銹鋼短板。深化戰略合作,吸引各類鋼鐵相關產業布局完善產業鏈上下游關鍵環節。 裝配式建筑產業鏈:培育壯大領軍和“鏈主”企業,推進一批綠色智能裝配式建筑基地等產業鏈補短板項目建設,支持定標準、強創新、拓市場、抓重組等方式做大做強。 |
(三)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材料工業融合,促進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全產業鏈的集成應用。鼓勵智能生產設備、智能檢測與裝配設備、智慧物流與倉儲裝備等智能制造裝備在材料工業的普及,推動企業信息系統與生產設備的互聯互通,支持建設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促進工業設計與材料工業深度融合,連接材料產品需求和供給、藝術和技術,豐富產品品種、提高產品附加值,擴大消費需求,為材料工業注入新的活力,帶動材料工業競爭力和品牌效應整體提升。
專欄10?融合發展重點任務
智能制造生產裝備及信息系統:普及無人行車系統、智能庫管系統、自動配料機等原材料管理設備,打磨機器人、切割機器人、數控壓力成型機等成型工藝裝備;推廣CAD(計算機輔助設計)、CAE(計算機輔助工程)、CAM(計算機輔助制造)、PDM(產品數據管理)、企業資源計劃、供應鏈管理、制造執行、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設計軟件和管理信息系統。 工業設計賦能:依托我市原材料基礎,聚焦新材料產業化需求,在電子信息、汽車摩托車、裝備制造、消費品等重點應用領域,打造一批新材料綠色設計應用示范項目,不斷完善工業設計常用材料數據庫。鼓勵材料企業實施工業設計“五個一”工程,推動材料行業工業設計賦能。 |
(四)推動綠色低碳轉型。
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全面執行國家產業準入和化解嚴重過剩產能相關要求,嚴格落實產能置換政策,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推動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探索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碳達峰”路徑,引導行業企業制定“碳達峰”方案,有序開展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和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加強綠色低碳工藝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持續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支持企業實施原料、燃料替代,提高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使用比例,推進清潔生產改造。對新建項目,推動能效水平應提盡提,全面達到能效標桿水平。鼓勵行業企業制定節能技術改造計劃,力爭達到能效標桿水平。強化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廣綠色工藝和綠色產品,高水平建設能效“領跑者”和綠色工廠。推動資源循環利用,鼓勵水泥企業擴大水泥窯協同處置的規模和范圍。加快開發“城市礦山”,著力提升廢舊金屬、建筑垃圾等資源回收利用水平,完善回收、分選和加工網絡。鼓勵增加廢鋼使用量,支持發展短流程煉鋼。
?
專欄11?綠色低碳發展重點任務
嚴格控制重點行業產能:全市粗鋼、電解鋁、水泥熟料、平板玻璃(含光伏壓延玻璃)產能規模分別控制在1500萬噸、82萬噸、5313萬噸、2500萬重量箱以內。鼓勵具備條件的長流程鋼廠就地改造發展短流程煉鋼,對就地實施短流程技改升級、“長改短”建設項目執行差別化產能置換政策。加強光伏壓延玻璃產能預警。支持通過市場化兼并重組等方式逐步退出低效水泥熟料生產線,不再新增獨立的水泥粉磨產能。 資源綜合利用:支持水泥窯、磚瓦窯協同處置城市建筑固廢、生活垃圾、污泥、赤泥、電解錳渣、農林廢棄物等,鼓勵礦石尾礦、磷(鈦)石膏、生物質綜合利用和建筑固體廢棄物、復合材料循環利用等。 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改造:有序推進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等重點行業分步實施節能降碳工作,對照能效標桿水平實施改造升級。 |
(五)構建協同發展格局。
促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材料工業協同發展,探索推動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促進兩地優質原材料供給上下游協作鏈條相互銜接,共同營造開放、透明、公平的市場環境。推動建設一批材料領域川渝產業合作示范園區,爭創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和產業轉移示范基地。落實“一區兩群”協調發展部署,加快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高端化、服務化升級步伐,基礎原材料、一般加工制造企業向主城新區和“兩群”地區有序轉移;推動主城新區加快補齊現有產業鏈、供應鏈薄弱缺失環節,打造一批規模明顯、鏈條完整、優勢突出的材料工業集群和特色園區;提升“兩群”材料工業綠色化、特色化發展水平,打造一批“小而精”特色材料產業集群。強化開放合作,以產業鏈發展空白及向下游延伸補短板為主攻方向,謀劃一批產業鏈重大招商項目,推動龍頭企業、研發機構聯合招商,拓寬招商引資渠道,積極承接東、中部地區材料工業轉移。
專欄12 協同發展重點任務
川渝合作示范園區:支持綦江與自貢圍繞銅鋁先進有色合金、焊接材料、裝配式建筑、硬質合金等領域發揮各自優勢開展產業協作,共同建設“綦江·自貢高端鋁合金材料研發應用中心”“綦江·自貢齒輪專用硬質合金刀具磨具應用研究中心”“綦江·自貢裝配式建筑研發設計中心”,高標準創建川渝產業合作示范園區。 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鼓勵萬州、達州、開州、云陽等地區深化合作,探索建立飛地經濟模式,協同發展有色金屬制品、建筑型材、工業型材等特色材料,高水平建設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 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深化永川、江津、榮昌等渝西城市與瀘州、宜賓、內江、自貢等川南城市在材料工業領域的對接合作,在重大政策協同、重點領域協作、市場主體聯動等方面創新一體化發展機制,聚力打造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支持榮昌—隆昌產業協作,加快建設榮昌—隆昌產業協作示范園,立足兩地資源稟賦、特色優勢和產業基礎,共建玻璃陶瓷百億級產業集群。 新材料產業合作示范園區:支持江津與瀘州打造合江·江津(珞璜)新材料產業合作示范園區,以新材料領域龍頭企業為主導,開展原材料和產品配套加工、產品訂單對接、技術交流合作、產品銷售服務等合作,不斷延伸產業鏈、價值鏈,共同打造一批50億級、100億級以上的特色新材料優勢產業集群。 |
五、提升安全生產水平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安全發展理念統籌產業結構調整,不斷加強安全生產管理,推動企業采用新工藝、新技術實施改造,落實好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行動計劃,不斷提升本質安全水平。指導企業落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準體系,強化安全風險防范意識,提升安全生產管理水平。鼓勵企業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強化安全技術和管理團隊作用,常態化做好安全生產培訓。指導完善重點部位、關鍵環節和重大危險源的監測預警機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體系。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
加強部門協同和市區聯動,統籌落實材料工業高質量發展重大政策和重點領域應用推廣等各項工作,協同處理好穩增長與安全環保、疫情防控等工作之間的關系,系統解決材料工業發展的重大傾向性問題。有關區縣和重點園區要統籌協調推動重點產業鏈和特色產業集群補鏈強鏈。發揮領軍企業、“鏈主”企業對產業鏈上下游資源配置的重要作用,補齊產業鏈短板。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聯盟等組織橋梁紐帶作用,強化對企業的指導和服務,以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導向,及時反映各項政策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政策建議,服務政府決策。
(二)強化政策支撐。
深入落實國家和重慶市推動材料工業高質量發展相關節能、環保、安全、財稅、金融、土地、資源綜合利用等政策措施,強化政策間的銜接配合,形成政策合力。發揮政策引導作用,聚焦材料工業高質量發展重點任務,加強產業發展、研發創新、人才引培等專項資金(基金)統籌,創新資金使用方式,加大對產業創新、集群培育、企業做強、融合發展、公共平臺建設等產業鏈關鍵環節、薄弱環節的政策支持力度。
(三)落實負面清單。
嚴格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投資項目須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嚴格執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淘汰類項目禁止投資,限制類項目禁止新建、擴建;嚴格執行《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指南(試行)》和《重慶市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實施細則(試行)》,禁止在合規園區外新建、擴建鋼鐵、焦化、建材、有色等高污染項目,禁止新建、擴建不符合國家產能置換要求的嚴重過剩產能行業的項目。
(四)抓好示范引領。
聚焦國民經濟、國防安全重點領域,針對新材料供需銜接、產用合作等短板,探索搭建新材料生產應用示范平臺,重點突破關鍵領域新材料共性應用技術,引導制定產品標準與設計規范,促進新材料標準及下游應用設計規范銜接配套,推動形成新材料產業化應用示范。認真落實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工作,突破材料應用的初期市場瓶頸,激活和釋放下游行業對新材料產品的有效需求。鼓勵在創新驅動、智能制造、綠色低碳、補短板等領域建設示范項目。加快對節能低碳、安全性好、性價比高的綠色建材的推廣應用,支持企業參與綠色建材下鄉活動。
(五)加強要素保障。
多措并舉抓好煤、電、水、氣、運等生產要素協調,穩住關鍵產品供應,保障園區建設、項目用地和用工需求。促進金融服務重點向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軟件、5G通信、工業互聯網等與材料工業融合創新應用項目和“專精特新”企業傾斜,擴大直接融資渠道,緩解融資難問題,降低融資成本。鼓勵資源型企業“走出去”,提高材料工業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必需的礦產品原材料保障水平。落實創新領軍人才等相關政策,大力引進材料工業海外高層次人才及團隊,加大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養力度,提高產業技術隊伍整體素質,完善面向材料工業的人才服務體系。
(六)加大宣傳引導。
充分利用各種媒體,采取多種方式,加強對我市材料工業高質量發展宣傳報道,消除對鋼鐵、有色、建材等行業在市場準入時“一刀切”列入“兩高一資”行業的誤區,切實增強行業自信,引導產城共融發展,全面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為材料工業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有利外部環境。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專業機構作用,加強規劃宣貫落實。
?
附件:全市材料工業布局重點
全市材料工業布局重點
一、主城都市區 (一)中心城區。 1.兩江新區:突出高端產業功能,做大做強鋁合金、鈦合金為核心的輕合金產業鏈,鞏固壯大高溫合金為核心的功能材料,積極發展增材制造材料、半導體和新型顯示材料等關鍵戰略材料,謀劃第三代半導體、石墨烯和節能減碳材料等前沿新材料。 2.重慶高新區:突出創新孵化功能,培育壯大石墨烯、增材制造材料、生物醫藥材料等新材料。 3.其他各區:推動九龍坡區加快發展以鋁合金為核心的輕合金產業鏈,鞏固提升裝配式建筑產業鏈;推動北碚區做大做強功能材料、高強度汽車鋼、特種玻璃、石墨烯、納米材料、環保材料、增材制造專用材料等新材料,提升發展裝配式建筑產業;推動江北區提升發展裝配式建筑、先進鋼鐵材料等產業;推動大渡口區大力發展高性能纖維和復合材料產業,向下游延伸發展復合材料制品;推動巴南區做優做精裝配式建筑產業鏈。 (二)主城新區。 1.渝西片區:推動江津區鞏固提升綠色建材、先進有色合金、鋼材加工等優勢材料產業,培育壯大高性能纖維和復合材料、新能源材料和其他新材料等新興材料產業,探索在江津白沙組團、夏壩分別布局光伏壓延玻璃和短流程煉鋼項目;推動榮昌區提升發展綠色建材,做強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培育壯大高性能陶瓷材料;推動永川區 做優綠色建材產業鏈,做強以鋁合金為核心的輕合金產業鏈,培育壯大以玻璃纖維、玄武巖纖維等為代表的高性能纖維和復合材料產業鏈,有序合規布局先進鋼鐵材料產業鏈,探索在永川高新區鳳凰湖產業園有序發展光伏壓延玻璃及平板玻璃、港橋產業園布局短流程煉鋼項目;推動合川區提升發展裝配式建筑產業,培育壯大氣凝膠產業,打造集技術研發、產品制造、中心檢測、營銷為一體的氣凝膠產業聚集示范區,支持兼并重組優化布局建設高質量水泥熟料基地;推動大足區以先進鋼鐵材料、先進有色合金為主攻方向,在雙橋經開區有序合規發展短流程煉鋼,做優做強靜脈產業;推動璧山區加快發展新能源材料,提升發展裝配式建筑產業;推動銅梁區做優電子玻璃及玻璃精深加工、鋁合金、金屬鋰及鋰合金、高性能復合材料、裝配式建筑等產業,有序推進西南水泥搬遷整合項目落地;推動潼南區大力發展以裝配式建筑材料為核心的綠色建筑材料產業,培育壯大以防水保溫材料為核心的新型材料產業。 2.涪陵區+長壽區:突出全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重要新興增長區域和全市高端原材料基地功能,深化產業鏈協同,推動長壽區、涪陵區協同打造先進鋼鐵材料、鐵合金及能源綜合利用產業集群。支持長壽區加快建設硅基氣凝膠復合材料項目,鼓勵長流程煉鋼就地置換為短流程煉鋼,探索在長壽晏家工業園區布局短流程煉鋼項目;支持涪陵區大力發展輕合金產業,做強鋁合金、布局鎂合金,打造從礦石綜合利用到鎂基合金冶煉、精深加工的先進鎂合金產業鏈,探索在涪陵李渡組團布局短流程煉鋼項目、在涪陵白濤工業園布局電解鋁項目。 3.“綦萬南”片區:突出重慶南部制造業崛起支撐功能,落實綦江—萬盛一體化發展部署,推動綦江穩步發展再生鋁,積極延展鋁加工產業鏈條,提升發展綠色建材產業,有序推進西南水泥搬遷項目落地,支持兼并重組優化布局在綦江、萬盛建設高質量水泥熟料基地;推動萬盛延伸玻璃下游精深加工鏈條,在萬盛平山園區有序合規發展平板玻璃產業,提升發展裝配式建筑產業;推動南川、萬盛做強輕合金產業,打造從礦石綜合利用到鎂基合金冶煉、精深加工的先進鎂合金產業鏈。 二、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 1.“萬開云”片區:突出三峽庫區制造業核心增長極功能,推動萬州區打造銅、鋁、綠色建材等產業鏈,在萬州經開區九龍園提升發展氧化鋁產業,有序推進西南水泥熟料產能搬遷合并項目落地萬州經開區新材料產業園;推動開州區建設萬州經開區拓展區,進一步提升發展以陶瓷、新型墻體材料和裝配式建筑等產業,探索在浦里新區趙家園區布局發展光伏壓延玻璃;推動云陽縣建設全市廣告材料重要集聚區。 2.梁平區+墊江縣+豐都縣+忠縣+巫山+巫溪+城口:推動梁平區、墊江縣、豐都縣、忠縣深化與涪陵區、長壽區在原材料產業精深加工合作,做強先進有色合金產業,提升發展綠色建材產業,培育發展鋼鐵制品加工業。探索在豐都玉溪園區布局氧化鋁項目,湛普園區布局水泥協同處置一體化項目;在忠縣布局高質量水泥熟料基地。推動巫山縣、巫溪縣、城口縣因地制宜穩步發展綠色建材產業。 三、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 武隆區+黔江區+石柱縣+彭水縣+秀山縣+酉陽縣:突出武陵山制造業核心支點功能,推動武隆區提升發展綠色建材產業;推動黔江區做大做強以鋁合金及鋁加工為核心的輕合金產業鏈,促進黔江正陽工業園電解鋁綠色低碳轉型,延展玻璃纖維下游產業鏈條,推廣工業硅應用,提升發展硅錳合金,支持通過兼并重組優化布局建設高質量水泥熟料基地;支持石柱縣圍繞方斗山非金屬礦產資源發展裝配式建筑產業;推動彭水縣提升發展裝配式建筑產業;推動秀山縣加快淘汰電解金屬錳落后產能,鼓勵錳產業全部退出,支持發展裝配式建筑、新型綠色建材、銅精深加工產業,推動西南水泥兼并重組建設高質量水泥熟料基地;推動酉陽縣穩步發展先進有色合金產業。 |
環紐科技專注于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專精特新申報、
各類科技項目申報、專利注冊申請、軟件著作權登記等服務
詳情請關注環紐官方網站 http://www.iesalhk.com/
服務熱線:157-2334-8380
有任何咨詢問題歡迎隨時來擾!